材料与工具
核心材料:强效瓷砖背胶(单组份或双组份,根据瓷砖类型选择,如玻化砖需高粘结型)、对应等级瓷砖胶(如C2级适配大砖)。
辅助工具:电动搅拌器、齿形刮板(6-10mm齿距,匹配瓷砖尺寸)、毛刷/滚筒、橡胶锤、水平仪、吸尘器、美工刀、十字架(控制缝宽)、塑料薄膜(养护用)。
安全防护:手套、口罩、护目镜、防滑鞋。
环境要求
温度:5℃-35℃,低温需升温(如电暖器),高温需通风降温。
湿度:≤80%,雨天或潮湿环境需搭建防雨棚或使用除湿机。
基层状态:干燥、无油污、无浮灰,吸水性强的基层需提前润湿至无明水。
墙面处理
旧墙翻新:铲除松动层,用界面剂+水泥砂浆拉毛,粗糙度≥0.5mm。
新墙干燥:新粉刷墙面需自然干燥28天以上,含水率≤8%。
孔洞修补:用水泥砂浆填补裂缝或孔洞,平整度误差≤3mm(2米靠尺检测)。
地面处理
平整度:地面高低差≤5mm,否则用自流平找平。
吸水性控制:混凝土基层提前1小时喷水润湿,禁止出现明水。
瓷砖背面清理
脱模剂去除:用钢丝刷或砂纸打磨瓷砖背面,去除脱模剂、油污、浮灰。
清洁标准:瓷砖背面无杂质,用手触摸无颗粒感。
背胶调配与涂刷
大板砖(≥600×1200mm):长毛辊筒快速均匀涂刷。
小规格砖:毛刷细致涂刷边角,避免漏涂。
单组份背胶:开桶后直接使用,严禁加水。
双组份背胶:按比例混合(如粉:水=2:1),电动搅拌3-5分钟至无颗粒,静置2分钟后二次搅拌。
涂刷工具:
涂刷厚度:0.5-1mm,每公斤背胶涂刷面积约10-12㎡。
双涂法:大板砖或岩板需在瓷砖背面和墙面基层同时涂刷背胶,增强粘结力。
背胶干燥养护
通风干燥:涂刷后静置10-30分钟(25℃环境下),待背胶从乳白色变为透明薄膜状(不粘手)。
延长干燥时间:低温(<10℃)或高湿(>70%)环境需延长至4-6小时,避免背胶未干透导致粘结失效。
防尘保护:干燥期间用塑料薄膜覆盖瓷砖,防止灰尘沾染。
瓷砖胶调制
粉水比:通常5:1(按产品说明调整),电动搅拌3-5分钟至均匀膏状,静置2分钟后二次搅拌。
稀稠度判断:提起搅拌器,瓷砖胶呈条状滴落且桶内残留胶体能保持形状即为合格。
铺贴方法
双面刮胶:先在地面刮一层胶,再在瓷砖背面刮一层胶,降低空鼓率(尤其适合大尺寸瓷砖)。
揉压法:将瓷砖轻轻按压在基层上,用手揉压调整位置,避免空鼓。
用齿形刮板将瓷砖胶均匀刮抹在墙面,刀面与墙面保持45°角,刮出平行纹路,厚度约3-5mm。
将瓷砖轻压在瓷砖胶上,用橡胶锤轻敲瓷砖中心及四角,排出空气,确保满浆率≥95%。
墙面铺贴:
地面铺贴:
缝隙控制:用十字架固定缝隙宽度,普通瓷砖留2-3mm,大砖留5-8mm,阴阳角处缝隙≥10mm。
时效性控制
开放时间:瓷砖胶通常20-40分钟内需完成铺贴,超时需铲除重涂,严禁加水二次使用。
干透即贴:背胶干燥后48小时内必须铺贴,超时需重新涂刷背胶。
养护措施
初期养护:铺贴后24小时内避免踩踏或震动,夏季高温需每天喷水养护2次(持续3天),冬季低于5℃需覆盖棉被保温。
完全固化:瓷砖胶完全固化需7-14天(具体看产品说明),期间禁止切割、钻孔等作业。
质量验收
表面平整,缝隙均匀,无歪斜。
背胶干燥后呈透明薄膜状,无破损。
背胶与瓷砖胶品牌匹配,无过期或变质材料。
瓷砖粘结牢固,无空鼓(用小锤轻击检查,空鼓率≤5%)。
涂刷厚度均匀,无漏涂或堆积。
主控项目:
一般项目:
背胶不干
原因:湿度过高或通风不良。
解决:加强通风,使用除湿机降低湿度,延长干燥时间。
瓷砖脱落
原因:基层处理不到位或背胶未干透。
解决:重新清理基层,确保坚实无油污;背胶干透后再铺贴。
背胶流挂
原因:涂刷过厚或瓷砖背面不平整。
解决:控制涂刷厚度(0.5-1mm),打磨瓷砖背面至平整。
空鼓率超标
原因:瓷砖胶调制过稀或铺贴时未揉压排气。
解决:按比例调制瓷砖胶,铺贴时用橡胶锤轻敲排气,确保满浆率≥95%。